2018年2月2日,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表示,我國將制定實施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作戰計劃,啟動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至此,鋼鐵行業的超低排放改造工作正式拉開序幕,這也意味著鋼鐵行業的2018年注定是風起云涌的一年!
鋼鐵行業面臨的困難不僅僅是超低排放那么簡單,今年3月份,特朗普就對我國的鋼鐵行業增加了25%的關稅,我國的鋼材出口貿易也受到了不小的沖擊。外部有美國的關稅法令限制鋼材出口,內部又承擔著超低排放工作的壓力,我國的鋼鐵行業可謂是“苦不堪言”。但是,我國環境污染嚴重,作為工業廢氣主要污染源的鋼鐵行業必須擔起大氣污染防治、超低排放改造工作的重擔。
目前,我國的大氣治理技術還未成熟。從另一個角度看,生態環境部啟動鋼鐵行業的超低排放工作也是以政策推動我國非電行業的環保治理技術的快速發展,這對于我國鋼鐵行業的長遠發展和生態環境的保護都具有深遠的意義和積極的影響。
現階段,對于我國鋼鐵行業的超低排放治理技術而言,脫硫技術已經成熟,我國龍頭企業脫硫設備的脫硫率有的能達到95%以上,實現二氧化硫的超低排放已經毫無懸念。但是脫硝技術還不成熟,其已成為整個超低排放改造工作的重點和難點。目前主要采用的脫硝技術有三種,一是SCR技術,二是SNCR技術,三是活性炭技術。這幾種技術對于實現超低排放還是有一定的距離。除塵方面我國的濕式電除塵技術發展比較好,在國際上也是具有一定競爭力的;袋式除塵具有很多優點,協同治理能力強,不論哪種除塵技術,均能達到穩定的超低排放標準。